2017年7月27日20時,由吳京執導的電影《戰狼2》上映,上映后僅4小時,票房便超過9,000萬元,創造了國產電影票房新紀錄。根據貓眼電影數據,截止到8月19日17時40分,《戰狼2》上映第24天,票房已突破50億元。那么問題來了,是哪些原因促使了票房如此飆高,在此情形下吳京最終又能分賬多少,以及像《戰狼2》這樣的精品片是否能持續出現呢?
一 電影產業鏈簡介
為了更好的解答上述問題,首先需要了解電影產業鏈情況及其涉及的各個環節。從大的分類來看,電影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可以分為制作、發行、院線、影院四個環節。各個環節的分工情況如下:
1 電影制作方
電影制片公司位于電影產業鏈的上游,負責電影的劇本儲備、融資、拍攝以及后期制作等環節。其中,劇本選材及改編、選擇導演和演員班底、場地堪景、演員試鏡、拍攝許可申請等屬于前期制作服務,而對拍攝完成的影片做后期處理、加特效、加字幕等均屬于后期制作服務。目前業內已有較多專業后期制作公司,但一般較大型的電影制片公司均會配備自身的后期制作團隊。
制片方在完成對電影的制作后,擁有電影作品的版權,并可將某一期限內的版權出售給電影發行公司或其他的影視渠道發行商。另外由于擁有作品版權,電影衍生業務如游戲、玩具等周邊產品所帶來的收入電影制作方也將參與分成。
目前國內制片公司已超過3,000家,較為知名的大型電影制作公司包括中影集團、華誼兄弟、上影集團、博納影業、光線傳媒等。
2 電影宣發
宣傳發行屬于電影產業鏈的中游,是電影的銷售環節,決定了整個電影的最終營收水平。電影發行商從制片公司購買或代理電影發行權,然后按約定比例獲得營收分成等模式,將電影推廣給院線公司。決定一部電影最終票房和口碑的,除了影片自身的質量,也有賴于宣傳工作是否全面。因此發行公司需要撬動一切資源,向院線以及普通觀眾進行充分宣傳。
發行公司與制片方的分成方式有多種,一般為發行費用+票房分成。票房分成比例上,有保底發行,如《戰狼2》便由發行方保底8億票房;也有階梯式分成比例,票房超過一定數額后,發行方與制片方分成比例相應調整,或按照電影上映時間,上映之初制片方分成比例高,上映時間越長,制片方分成比例階梯式下降。對于部分特別被認可的電影,考慮到億級票房分成及長期合作,發行公司甚至愿意免費進行宣發。
目前國內排名較靠前的電影發行公司包括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天津聯瑞影業有限公司、四海電影發行聯盟等。其中,海外片的引進必須經由中影集團電影進出口公司和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
3 院線
院線公司是指以影院為依托,以供片為紐帶,進行影片分發的企業。院線公司自身不從事直接的電影放映,而是排片至其管理的影院,由各影院進行放映。因此院線公司屬于輕資產運行,主要運營的為其影片分發的資質。部分小影院如無自身的院線,可以選擇加盟院線方式獲取影片,但需與院線進行后續票房分成。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截至2016年,國內城市院線數有48條,農村數字院線317條,合計365條。目前排名較為靠前的院線公司包括萬達院線、廣東大地、中影星美、上海聯合、金逸珠江、橫店影視等。
4 影院
影院是整個電影產業鏈的最終端,直接面向觀眾,影響到用戶觀影體驗和對影片的評價,因此也是產業鏈中較為重要的一環。影院屬于重資產運營,涵蓋了熒屏的建設、運營、技術支持、設備、放映等多方面工作。除票房收入外,影院一般還會經營部分食品飲料業務,豐富其收入來源。
2016年中國影院熒屏數量已超過4萬塊,占全球總銀幕數的27%,位居世界第一。影院數量達到8,051家,主要為排名靠前的院線公司旗下經營的影院。
二 產業鏈上的收入分配
《戰狼2》的火爆,離不開制作方對作品質量的追求和精心的制作投入,也離不開發行方的全方位宣傳和院線影院的高排片率。一部優秀電影的成就,涉及電影產業上中下游的多個環節,因此各環節的公司也均會參與最終的票房分成。
影院在獲得票房收入后,根據財政部《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影院首先需代繳5%電影專項資金。同時在扣除3.3%營業稅及附加后,所得到的凈票房才為制片方、發行商、院線和影院分成的基礎。影院作為重資產運營方,通常其分成比例為50%左右。而制作方由于承擔了電影作品的絕大部分風險,因此其分成比例一般為40%左右。發行商與院線合計分成比例約為10%(分別為3%和7%左右)。
因此對于《戰狼2》而言,假設其最終票房為60億元,則扣除專項資金和營業稅后,凈票房為55.02億元。根據制片方與北京文化等發行商的約定,對于制片和發行方合計可分得凈票房收入43%的部分,當影片總票房不高于8億元時,制片方與發行方分成比例分別為88%和12%;當總票房高于8億元時,對8億元至15億元之間的部分,制片方與發行方按75%和25%比例分成;當總票房超出15億元后,對超出的部分,雙方按85%和15%比例分成。
由于北京文化等發行商提供了8億元票房保底,因此其分成比例也相對較高。但當影片質量過硬、票房收入超過15億元后,制片方分成比例也會相應提高。按上述分成方式計算,在總票房達到60億元情況下,作為制片方吳京團隊可獲得分成收入19.93億元。根據報道,《戰狼2》制作成本2億元,另外發行宣傳費用為6,000萬元,則吳京最終可獲得收益約17.33億元。
三 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現狀
1 國產電影整體品質仍有待提高
《戰狼2》高票房的成就,某種意義上也是由于近期國產片整體的低迷、缺乏精品所導致。《戰狼2》的火爆,再次讓人們意識到,對于優秀的作品,觀眾一定會是愿意買單的。目前國產片整體與海外片的制作水準仍存在一定差距,作為投資熱點,資金的追捧使得投資方和制作方過于逐利,而忽視了內容制作本身。單純的吹捧大IP,使用高價藝人等,并不能造就觀眾認可的作品。
另一方面,由于電影制作屬于高投資、高風險行業,目前國際上通常會采用完片擔保機制,即引入第三方對電影是否能按預算金額和預定時限完成拍攝進行擔保,若影片無法按期完成,完片擔保公司將接手影片制作并按承諾保額賠償給投資人。出于電影審查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國內尚未實現該機制,因此制片方和投資人承擔了電影成敗的所有風險,導致其更容易出現“急于求成”的心理。
2 衍生產業發展不足,過于依賴票房
美國電影行業整體收入中,票房收入僅占約1/3,話劇、動漫、游戲、主題公園等會貢獻另外近2/3的收入。相較而言,目前我國電影產業仍高度依賴于票房,其他渠道的版權收入、衍生品及周邊收入等占比較小,電影產業鏈尚不完整。
由于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參與方主要收入均來自于票房,作為最終端的影院環節,便有了“偷票房”的動機,即以各種手段隱瞞票房收入并占為己有,或將同檔期的A影片票房統計至B影片。2017年3月21日,326家存在瞞報票房的影院受到電影主管部門的嚴厲處罰,其中126家被停業整頓。因此,在對此類違法行為加強打擊力度的同時,豐富電影產業的收入來源也應成為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3 全產業鏈擴張勢頭可能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目前國內大型的影視公司均在進行全產業鏈布局,實現制作-發行-院線一體化,如華誼、萬達等。全產業鏈發展,雖然有利于影視公司的內部業務協同,但“自產自銷”的模式容易造成排片上的虛假繁榮,甚至出現票房造假等,妨礙市場的健康發展。2016年11月,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與萬達院線出現排片糾紛便是一個代表性案例。
上世紀40年代,好萊塢也曾出現幾家大的影視公司同時涉足制片、發行和院線業務,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壟斷。此后好萊塢出臺了《派拉蒙法案》,禁止一家公司同時擁有制片和連鎖放映院線,從而營造了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
四 發展建議與小結
1 健全完片擔保機制
在好萊塢等成熟電影市場中,完片擔保機制已成為產業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完片擔保既是對制作風險的一種擔保產品,也為制片方和投資人提供了專業的服務。因此完片擔保方不只是單純的保險機構,同時也要具備豐富的電影產業資源和一定的制作經驗。引入并健全適合國內市場的完片擔保機制,對于投資人而言,通過確保按期在一定預算內完成影片制作,可以有效降低電影的投資風險,緩解目前熱錢“綁架”制片方追逐大IP、爭用高價演員的情形;對制片方而言,不僅可以更容易為影片進行融資,也可借助擔保方資源和專業服務,專注內容制作,加速電影制片管理的工業化進程。
2 提高版權保護意識,發展衍生產業
近年來我國影視文化產業中版權意識逐漸得到加強,用戶的付費習慣也得以建立。但市場中盜版現象還是層出不窮,例如各類網站上經常流出的影片資源、小商品市場中的“山寨”版周邊產品等。只有繼續提高人們的版權意識,加強保護力度,才可維護制片人的合法權益,并提升影片的非票房收入。通過提高電影作品在視頻網站上的版權銷售,大力發展各類衍生產品,豐富電影產業收入來源,進而激勵制片方更加關注作品的口碑,提升制作質量。
3 加大對行業中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針對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部分違法行為,監管部門應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規,同時加強執法力度,提高威懾力。2016年11月,《電影產業促進法》由全國人大表決通過,成為我國文化產業中的第一部法律。在該部法律中,便明確提出要嚴厲打擊票房漏報瞞報等違法行為。有了法律依據后,未來更應嚴格執法,整治行業中倍遭詬病的行為。對于部分尚未予以立法規范但可能會嚴重影響市場秩序的行為,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監管,必要時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促進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在近期沉寂了較長時間的電影市場中,《戰狼2》的突然出現讓觀眾們重新燃起了對國產影片的認可和期待。盡管目前電影產業發展仍存在一定問題,但只要各個環節的參與者可以重新聚焦在作品本身,重視觀眾對影片的訴求,合力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相信下一個票房黑馬會很快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