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级电影/久久亚洲高清观看/亚洲一区在线观看原创/久久人人青草97香蕉

 
門徒隨筆1:后攜程紅黃藍時代,我們離智慧幼兒園還有多遠?
來源:金研觀點 | 作者:陳博倫 | 發布時間: 2017-11-27 | 969 次瀏覽 | 分享到:
我們離智慧幼兒園還有多遠?

   
2017年11月8日,攜程親子中心工作人員“虐童”的監控視頻在網絡上快速傳播。視頻中,親子中心老師在幫助孩子換衣服時,用力將孩子推開,導致其頭部撞在桌角趴倒在了地上;并有監控顯示園所工作人員強制喂食兒童疑似芥末的不明食物。攜程幼兒園事件尚未平息,北京管莊紅黃藍幼兒園又爆出幼兒園疑似存在猥褻、給園所幼兒喂食和注射不明藥物的虐童丑聞。除了對涉事相關人員的譴責,強勢做空RYB外,該如何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如何才能打造一個值得托付的智慧幼兒園,而我們又離這個理想還有多遠呢?




家校互通平臺

   
家校互通平臺是智慧校園與家長間重要的樞紐,也是智慧校園的第一步。家校互通平臺可以幫助家長實時獲取孩子的各項信息,時刻掌握孩子的最新動態,從而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幼兒園中的生活,參與孩子的成長。試想如果所有家長都能通過家校互通平臺,實時的了解幼兒園的視頻動態,不良教師也不敢明目張膽進行虐童、猥褻等惡行。


目前行業內家校互通平臺與技術已基本成熟。2014年前后是家校互通平臺的高速成長和爆發期,市場約有400家同類的產品。2015年至今,行業已處于跑馬圈地后的融合階段,智慧樹與掌通家園領跑全場,占據了約70%的市場份額。智慧樹現在已滲透12萬所幼兒園,覆蓋2,600萬兒童家長,月活用戶已達807萬人。就功能方面,仍以智慧樹為例,該平臺已經可以幫助家長及時更新園區的各項動態(包括幼兒每天的健康指標、簽到、課程、食譜等),以及學習寶寶睡前故事、兒童學堂等育兒知識。

   
行業由于處于跑馬圈地整合末期,整體處于尚未盈利階段。各家校互通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以用戶端的廣告收入與會員收入為主,隨著推廣期結束各平臺對于渠道的補貼逐漸縮減,預計2018年將是行業整體的盈利元年。


   
在未來家校互通平臺將逐漸向智慧幼兒園平臺轉變,成為智慧幼兒園各項硬件與技術重要的導入口。行業龍頭的先行優勢與已有規模優勢將吸引更多軟硬件龍頭廠商與其合作,三方強強聯手,將幫助現有龍頭企業繼續提升平臺的競爭優勢與行業地位。筆者認為家校互通平臺將承擔智慧化幼兒園平臺商的角色,是各園所智慧化的總包,由其負責了解幼兒園的各項需求,再將各模塊分包予不同領域的公司。


IoT+幼教

   
物聯網是打造智慧幼兒園重要的一環。大量的物聯網硬件,包括智能手表、攝像頭、考勤機等為智慧幼兒園提供了重要的數據基礎。首先由于幼兒園兒童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對于善惡對錯無法形成自主判斷,存在第三方監控保護的需求。其次,幼兒園兒童對于視頻監控等形式尚未形成抵觸情緒,也增加了智慧幼兒園智能硬件鋪設的可行性。


   
以360的兒童手表SE 2 Plus為例,家長可以通過手表設置兒童安全區域,如果兒童離開該區域手表將自動提醒家長,且家長可實時遠程監測到孩子的運動軌跡,并可通過單向監聽模式在孩子不操作手表的情況下清楚聽到周圍的聲音。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兒童智能手表功能仍相對較基礎,相信不久后家長就可以通過智能手表實時了解孩子的各項健康指標與心情指數。


   
智慧幼兒園對于IoT硬件并沒有特殊的要求,以最核心的監控攝像頭為例,由于幼兒園對于監控的畫質和距離要求相對較低,主流的以360攝像頭、小蟻科技、以及海康威視等監控龍頭企業的家用系列為主。攜程事件后,小蟻科技與360更是承諾分別送出5萬臺與1萬臺智能是相機免費支持全國幼兒園的安防監控。


   
目前智能硬件廠商更多的是直接向園所(攝像頭等)或家長(智能手環等)銷售產品,在未來硬件廠商會更多通過智慧幼兒園平臺拓展幼兒園銷售,承擔智慧幼兒園中硬件分包的角色。


AI+幼教

   
如果說IoT的硬件是眼睛為智慧幼兒園提供了數據基礎,那么AI就是智慧幼兒園的大腦,基于數據做出智能化的判斷。幼兒園僅僅配備攝像頭等硬件顯然是不夠的,攜程親子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攝像頭的監控下仍肆意妄為的虐待兒童,就算家長能通過家校互通平臺實時的監控到學校的情況,家長大多數情況下也沒有時間與精力24小時監測。


   
通過動作分析與人臉識別技術,可以極大程度杜絕幼兒園中的虐童事件。仍然以攜程幼兒園為例,AI可通過幼師當時的骨骼活動分析,判定她用力推開了兒童;通過對兒童的動作分析,判定其頭部撞擊桌角后摔倒。而后,通過人臉識別判定涉事工作人員與被虐待兒童,并智能通知園長以及被虐待兒童家長。


   
目前類似的AI技術已經成熟,已有數家幼兒園在鋪點試運營。在人臉識別領域商湯科技(Sense Time)、曠視科技(Face++)、智成科技(INTELLIFAi)等人工智能公司,以及海康威視、大華等視頻監控公司已經可以做到較精準的人臉識別與面部表情判斷。在骨骼活動分析領域,除了上述公司,業內還有華捷艾米、奧比中光等專業從事體感交互的公司。對于人工智能公司而言,智慧幼兒園更多是一個算法的運用場景,公司可以在已有底層算法的基礎上為各幼兒園的不同需求定制化產品。就各項技術在幼教行業落地的具體情況,以我方已投企業智成科技為例,公司已可實現通過幼兒園視頻,對兒童的人臉以及身體關節點的監測與跟蹤,動作檢測與面部表情判斷功能也將在近期上線。智成科技已與智慧幼兒園平臺龍頭智慧樹達成合作,雙方共同關注、探討、尋求通過AI技術最大限度降低虐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實現有效預警。


   
AI+幼教的盈利主要有三種模式:
1)傳統的軟件出售模式。即公司將人臉識別或骨骼識別的使用權出售給智慧幼兒園平臺或幼兒園,購買者可以永久使用該軟件,人工智能公司通過軟件升級獲取后續收益;2)軟件服務模式。即公司每年向客戶收取一定的軟件使用費,類似微軟office365的模式;3)軟件服務商模式。即AI公司承擔智慧幼兒園軟件分包的角色,與智慧幼兒園平臺按一定比例分潤。軟件服務與軟件服務商將會是未來發展的主流,一來為AI公司提供了更穩定的后續現金流,二來也更好的捆綁了AI公司與智慧幼兒園平臺的利益。


SOP+幼教

   
對于幼兒園的全方位監管只是杜絕虐童事件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幼教的整體水平。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有22.4萬所幼兒園,每年有約1,922萬人入學。然而截至2015年,全國僅有幼兒園園長與教師230萬人,
折合師生比約25:1,與教育部《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中要求的幼兒園師生比需達1:5至1:7仍有較大的差距。


   
西南大學教育政策研究所預計,
全面二胎政策將進一步加劇幼師缺口,在2021年幼兒園缺口將達11萬所,幼兒教師與保育人員缺口將接近300萬。幼兒園教師的嚴重不足也導致了幼兒園工作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尤其在部分三四線城市,由于幼教工資相對較低,更加大了吸引優質教師的難度。而且由于幼教屬于兒童人際溝通的重要啟蒙階段,不適宜大面積引入機器人參與日常教學,所以對于幼兒教師的培育就顯得更為重要。


   
目前行業內存在不少如中國幼兒教師網、幼教資源平臺、中國幼教培訓網等幼教培訓平臺,通過廣告收入以及教案收費下載等方式盈利。未來類似的資源會更多的導入智慧幼兒園平臺中的教師端,并由幼兒園統一購買。


   
作為智慧校園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IoT與AI系統也會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判,并與數據庫中的標準化動作進行匹配,在教學結束后對教師提出智能化改進策略,提升教師的教學與保育水平。


   
不少智慧化幼兒園的技術都已經落地并已處于試運行階段,相信在技術與資本的雙輪推動下,不久就會有更多值得托付的智慧幼兒園問世。